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:拥有一双发现“美”的眼睛
美,一个字,但藏有万千蕴意。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发现美,鉴赏美,创造美。
美,它的词源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 。美的古字形像戴着头饰站立的人,本义指漂亮、好看。“美”除了表示具体事物的美好外,还用来表示抽象意义,如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称为“美德”。另外,在许慎编著的《说文解字》中提到:美是个会意字。从羊,从大。段玉裁作注:“羊大则肥美。”羊肉味道鲜美,因而人们常常将"美"字拆成“羊”、“大”,说“羊大为美”。
那“美育”又是什么呢?接下来,我们就从不同角度来论证美育的不同理解。从古代的中国开始,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。孔子在美育上的突出贡献就是将提倡的“艺教”、“乐教”、“诗教”均列入到美育的范畴。如他最早提出了“志于道、据于徳、依于仁、游于艺”和“兴于诗、立于礼、成于乐”的教育主张,其中的“游于艺”是指学习乐器、音律、多种才艺;“成于乐”是指用音乐来完善人的性情;“兴于诗”是指通过学诗来振奋人的精神。故综上所述,孔子所要培养的君子就是“文质彬彬”的代表,既可以展示内在的性情气质,也可以辅之以外在的风度文采,这样的审美观,对中国的美育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纵观西方历史的长河,18世纪的德国已然出现了“美育”的缩影。著名美学家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活动将人自身存在的“感性冲动”与“形式冲突”这两种对立的力量得到统一。通俗来讲,就是通过审美教育,将人性原本的冲动灌之以理性的精神,使抽象的理性形式获得具体的血肉,这样人就完整了,这种人性的完善即为自由。但是他也同时提出,想要实现人性的完整是极其困难的事情,我们必须承认,人本身就是对立的两面,以及社会分工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,所以永远难以实现完全的平衡。最终还是要从审美教育入手,使自由而匀称的美育灌溉人类的心灵,只有精神能力的协调发展才能产生幸福和完美的人。
所以,今天我们先从美育的词源入手,分析了不同层次与范畴的理解,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无限的遐想,从根源处了解美育产生的必要性,但如何实现美育以及原则、途径,预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填报求职意向
加入考生群
扫一扫填写求职意向
扫码填写山东教师求职意向,为您带来山东教师岗位推送,填写完成可进入小程序便捷获取更多优质岗位!

扫一扫加入考生交流群
扫码加入山东教招考生交流群,教招每日一练、考试资料、考试提醒等,教务老师全天在线答疑,快扫码进群吧!
- 山东教师招聘:2023春季... 2023-01-11
- 山东教师招聘:2023年山... 2023-01-06
- 山东教师招聘:2023青岛... 2023-01-04
- 山东教师招聘:2022威海... 2022-11-02
- 山东教师招聘:烟台幼儿... 2022-11-01
- 滨州教师招聘:2022山东... 2022-10-21
- 山东教师招聘:2022日照... 2022-10-15